清代的石涛是一位尤为出名的画家,王原祁把他誉为“大江以南第一”,吴冠中说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这位别号苦瓜和尚的清代画僧自古以来就获得了不俗的称赞。
亡国旧人,不甘平凡
石涛姓朱,是明代靖江王的十世孙,他五岁的时候,大明亡了,父亲被杀,年幼的石涛被太监救出,逃到了全州寺里,并出家以僧名作掩饰。这就是他的童年巨变。
石涛虽然年纪小,却经历了不少。十岁那年他离开全州,辗转来到武昌。有古籍记载:“(石涛)年十岁,即好集古书,然不知读……又学画山水人物及花卉翎毛,楚人往往称之。”由此可知,石涛的艺术人生开启得挺早,在经历了巨变之后,仍然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研习书画、古法帖了。
约24岁左右,石涛是师兄喝涛离开武昌,开始作为行脚僧漫游访道,云游四方。去过江西庐山,游过西湖,饱览江南风景。
游张公洞图岷江春色图自云荆开一支眼与同为明后裔且用白眼蔑视人间的八大山人不一样,石涛的处世态度更加温和一些,看得更开。他的人生经历中,那两次向康熙皇帝接驾献诗画的事迹颇为被人所津津乐道。
年,康熙帝南巡,到达南京时在长干寺接见了石涛。当时石涛就挺激动的,作了《长干见驾天恩垂问二首》,这时候的他就萌生了北上京师的念头了。
年,康熙又南巡,这次到了扬州。石涛知道消息后特意一早赶赴平山堂恭迎圣驾,因为被康熙当场认出并喊了名字,石涛又是一番激动,且又写下了《客广陵平山道上见驾纪事二首》。
在第二次接驾后,石涛终于下定决心,打算北上京师发展一番事业,结果事与愿违,在京师度过了约三年时光,算是创业失败了。后来已52岁的石涛便从京师回到了扬州,开始养老生活。
设色山水册身为明室后裔、亡国旧人,却向清帝俯首称臣,民国时期有些学者就此对石涛颇有异议,认为他毫无民族气节。
怎么说呢,中国人向来就很注重忠义,石涛的行为按古时来讲确实有些不得当,而若按现在来说就能宽容些了,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可以像八大那样坚守孤傲,也可以像石涛这样自己寻找多种可能性。
明亡时石涛还小,而且虽说石涛以僧为名,但他还是很有抱负心的,他并不仅仅只想当一个画师,不然也就不用两次接驾且北上京师求仕途了。
“人间独以画师论,摇手非之荡我胸”,他其实只是个不甘平凡的人罢了。
搜尽奇峰打草稿
而仕途之路失败的石涛,最后也能放下一切,安心搞起艺术。说起石涛的艺术创作,他的山水和花鸟成就都很高,而且个人特色很有趣,用几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丑’、‘恶’、‘奇’,听上去感觉挺没有美感的,但这正是他的个性。
石涛在宣城住的时候,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