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石作品

山水画中山石常常是紧靠在一起的,而对于山石的画法也是极为讲究的,很多初学者就是没有弄懂山石的一些画法诀窍,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觉得自己完成的作品都是有一定的缺失。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山石的画法。

画山石法

  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峰、峦、岗、岭、巅等,又有坡度起伏连绵不绝的形势或因朝晖夕阴,风雨云雾变化流露出来的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然后再近看其质。山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层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等。山石的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相同,中国山水画家累积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长出个种皴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吾师李霖灿教授用“山石纹理,笔墨组合”八个字来定义皴法,可以说是最简要而恰当的解释。

白雪石作品

画石

  在谈到各种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浅谈画石,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秃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画石的部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徵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后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宣染,直到感觉充份为止。“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后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后教为浑厚,富有变画。

白雪石作品

山石的画法:

国画山石的半写意画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在动笔之前要准备好使用的工具、材料,在这里也就是要准备好毛笔、墨以及生宣纸等。其次在用具材料准备齐整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绘画表现。绘画表现具体为:先调好墨色(根据画面要求是深是浅),然后目测以及用手指在画面上简单的定一下山石所在的位置,在定好位置后开始进行表现。在定好位置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绘画,画时先用毛笔的中锋、拖笔、半侧锋以及逆锋勾画出山石的外轮廓,然后再用短的中锋线皴画山石结构,最后用毛笔的侧锋擦出山石的厚重感。至此,一幅表现山石的画面就已经完成。

白雪石作品

但自古以来国画山石的画法无非是勾勒,皴、擦、点、染。皴法是表现各种石质纹络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也是国画区别其他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五代以前,在表现山石时已经出现了皴法,发展到宋代各种皴法日臻成熟,又经元、明、清不断完善。

披麻皴——是国画山石的画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也有高手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难度甚大。

斧劈皴——是国画山石的画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此国画山石的画法又有所兴盛。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国画山石的画法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此国画山石的画法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有人认为此法阳刚有余而韵味不足,其实不然,还是没有充分掌握其要领。用此法切记:外轮廓线不能太“实”;要反复皴染,层层透气;必须与渲染相结合(不至于太“干”太“燥”),在强化阳刚的同时,要画得润泽;建议最好用绢和熟宣纸来表现。

白雪石作品

常用皴法

  雨点皴雨点皴又称为雨打墙头皴,北宋范宽以此表现北方黄土高原的景致。画时以逆笔中峰画出垂直的短线,密如雨点。

  小斧劈皴李唐的《万壑松风》是小斧劈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如雨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变为侧锋“听”出,落笔时头重尾轻。

  大斧劈皴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尤其马远、夏圭)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牛毛皴牛毛皴是元代王蒙所创,以繁密的短笔层叠,适宜表现夏季山头的苍润茂密。牛毛皴源自披麻,亦以中锋为主,渴笔淡墨,层层皴擦。

  折带皴折带皴是元代倪云林所创,适宜画平坡山石。画折带皴需“平写侧偃”的结组方式,先以顺风横向画出,街著转向侧锋,直落而下。

  荷叶皴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长期冲刷后,形成的景观特色。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荷叶皴

  云头皴云头皴最早见於北宋郭熙的《早春图》,依云涛的造形创出,适宜画烟岚重深的景致。画云头皴须注意以弯曲的线条组织成,用笔圆转富有变化。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骷髅皴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髅时应画出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丑、漏、绉、透、瘦”,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太湖石等.

  米点皴米芾、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点子皴”而成米点皴,描写江南云山烟雨,加上水份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画米点宜卧笔而点,注重浓淡交织表现,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皴上者。

  其余皴法中国画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皴、点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乱麻皴、乱柴皴、解索皴、卷云皴等多种。

  点苔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於光滑乾净,苔点象徵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后来逐渐趋向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渐使用苔点,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俯的“立苔”,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

版权说明:源于网络,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处理

点击下面链接,更多免费领取资源!教程《集芥子园视频教程+画谱》

基础

《国画零基础山水花鸟技法视频》牡丹《国画名家牡丹视频教学59讲工笔《最齐全的工笔画自学教程》

颜体

《颜真卿书法教程视频全集》欧体《欧阳询书法教程合集讲》

推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