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商隐社,作者

第二人生,编辑

甄幸运

蜜雪冰城的确是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品牌。

蜜雪冰城2万多家门店、百亿营收的背后,是问题重重:早期创业九死一生、加盟商不满、供应链不健全、冲刺高端失败、创始人内斗、人才培养难题、食品安全危机等。

每一次危机对连锁企业来说都是危急且致命的,但几乎每一次危机都给这家企业带来了新的出路。

在一次又一次的风暴中,淘汰下太多的企业,而蜜雪冰城顽强地跨越了八次危机,在危机过后的“甜蜜期”则优化产品、连锁扩张、强化供应链等等,成为低价奶茶中的王者,最终走向了IPO。

虽然蜜雪冰城的现状也绝非完美,但它在那个没有太多全面、标准答案的时代艰难的探索,给了我们关于当下坚韧企业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餐饮行业倒闭率很高,20%以上的店铺一年内倒闭,50%以上的店铺三年内倒闭。

那么跨越了25年周期,蜜雪冰城究竟做到了什么,现在又有哪些隐忧?

死去有多种理由,但活下去只有一种方式

蜜雪冰城的第一次危机,贯穿于张红超整个创业早期。张红超每次用心经营门店,生意蒸蒸日上,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时候,却被现实痛捶一顿,店铺清零,然后不得不找新店,重新开始。

张红超是一个相当刻苦的人。在河南财经学院读书时,一边读书一边同时打四份工,即便这样,他还靠着自己摸索的学习方法和拼命三郎的劲头,拿到了奖学金。

年,临近毕业,张红超盘算着找一个事情稳定长期做下去。思来想去,他决定把在商丘见过的刨冰引入郑州。

于是,开始了6年残酷、苦逼但是热情不减的折腾岁月。

一开始,张红超的刨冰店极其简陋,只有两三平米的大小。刨冰机是买来电机、转盘、刀盘自己造的。小吊扇和招揽生意用的音箱和功放,也是买零件自己组装的。一桶桶不同口味的糖浆,全是自己熬出来的。

这家刨冰店就是蜜雪冰城的前身,“寒流刨冰”。

年,张红超的刨冰店因为选址不佳、修路改道、合伙失败开了三次又关了三次。

年春,他准备再次重操旧业,但这一次又跟拆迁队纠缠上了。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之际,许多城市到处都在搞拆迁,到处都在搞建设。这对线下小店来说,则是束手无策的极端冲击。张红超也因此开始了门店五拆六建的血泪史。

第一次被拆后他再建新店,名字改成了“蜜雪冰城”。

这家店挨着三个高校,生意相当红火,张红超的弟弟张红甫在创业日记里写道:

“我姐姐下班了之后也会去店里帮忙,哥哥也在店里帮忙,还有哥哥的女朋友,叔叔家我的堂哥。白天听着音乐忙前忙后,晚上关门数钱,那个店真是一家人的美好回忆。”

结果当年的暑假还没过一半,市政就发来通知:拆。之后的两家店,依旧很短命。

第四家店倒是安安稳稳地开了两年,年,张红超还攒下钱,买了一套二手房子。可几天后,“拆”字再现。

这次拆迁非常突然,只抢救出来一些桌椅板凳锅碗瓢盆。

四年间,张红超被拆了五家店。拆迁,只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浪花,但在蜜雪冰城面前,却是一番巨浪,它被裹挟着一会儿抛到浪尖,一会儿卷到谷底。

其实,大部分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背后经历过的磨难几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日后年公司年入百亿的张红超,此刻也在市场的风浪中苦苦挣扎。

当时家人劝张红超不如就此打住,而且如果就此停止,他也能找到一月几千的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高薪的工作。历经种种内心挣扎之后,张红超依然决定:不回去,继续找店!

年,张红超的新店开在了荒废多年铝厂大院,店面有平方,原来的五倍大。

上家店被拆迁,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张红超只能四处借款,后来几乎把亲戚同事朋友全借了一遍,债主有几十个。新店一开业生意爆火,排队能排出去米。

这家店是所有人的希望,也是张红超最后的希望。

这家店叫蜜雪冰城家常菜馆,从年到年,一直是蜜雪冰城的总店。

蜜雪冰城从河南郑州起家,发展了25年,历经八次危机终于走到了上市的门槛,这或许不是偶然。

创始人的的品质往往能塑造一个企业的品质。企业是否坚韧,取决于执掌它的人。褚时健曾说:“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在90年代末期的郑州,张红超不断对抗混乱、无序的市场环境,一次又一次关店,一笔又一笔的负债,带来的是更加坚定的开店决心。在任何时候都做正确的事情——不下牌桌,才能在不确定性中获益。

张红超只要成功一次就够了。

在误打误撞中,他从最开始的刨冰到家常菜,再到后来的冰激淋茶饮,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了核心的产品,让店面得以真正立起来。

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地走错路、走弯路、走莫名其妙的路,最后才是对的那条路。

雷军曾说过:“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年马化腾开始开发OICQ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搞清楚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和价值,也不知道怎么用来赚钱,甚至差点将它卖掉。可见,即使是相当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也无法预测未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做成了一个互联网巨无霸。

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走一边观察市场,才有机会把事情做对。

野蛮生长后加盟商的生死洗礼

蜜雪冰城在最早的9年里,还跟冰淇淋、茶饮没什么关系,这个店卖过汉堡、薯条,也卖过扬州炒饭,叫过“蜜雪冰城中西餐厅”,也叫过“蜜雪冰城家常菜馆”。

真正涉足冰淇淋赛道是年。那一年,家常菜馆生意火爆,又恰逢四五月天气回暖,张红超独立出来一个店叫“超级冰堡”,专门卖冷饮。

彼时郑州有一家冰淇淋店味道特别好,名字叫彩虹帽冰淇淋,20元一支,张红超决定就做这个,但是他十分头铁,打算只卖1块钱。

张红超当初做菜馆就是靠低价打法成功的,这次也本能地想把冰淇淋的成本压低。所以自己在网上查配方、调试口味,联系了可以做更大的脆筒但成本更低的蛋卷厂家。

不久后,冰淇淋就在超级冰堡开卖了,定价两元,用优惠券再降一元。

冰淇淋毫无意外地卖爆了,连续几天突破门店的产能极限,排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后来一天卖四五千个,还是供不应求。张红超的亲戚朋友一看生意这么好,纷纷要加盟冰淇淋店,问题就出在这里。

通常的加盟流程,单店盈利是连锁的基石,一个店面形成一套可以跑通大众市场的商业模式,在店内产品、开店投资、店面选址等各个方面形成一套标准化流程,才能谈后面的加盟扩张。一定是单店强大到可以向外扩张,而不单单是被外部驱动。

而当时的蜜雪冰城,还没有这样的意识。

张红甫,现在的蜜雪冰城CEO,是第一批加盟的。到年7月,加盟店越来越多,蜜雪冰城才正式成立了公司,张红超也开了个原料加工厂。年秋天,蜜雪冰城已经有了26家加盟商。

但很快冬天要到了,加盟商猛然从冰淇淋火爆的美好局面中醒来,发现冰淇淋越来越不好卖,总部又不提供能在冬天卖的产品。不少加盟商各出技能自救,结果自然是一片狼藉。

到了第二年春天,26家加盟店只活下来五六家。

之后的几年里,冬天依然是加盟商的软肋。好在张红甫是个爱琢磨的人,奶茶、热咖啡、红枣牛奶,都可以成为用来“弥补”时令产品的缺点。他自己查配方、买原料,调试好了拿去卖,卖得好进而在各个加盟店推广。

到了年,蜜雪冰城正式进军茶饮领域,加盟商就再也不用在冬天节衣缩食了。

早期的蜜雪冰城,吃到了早期加盟店的红利,付出的代价是随意扩张、野蛮生长带来的各种挑战。

先开放加盟,再探索完整的产品体系,让加盟商盈利,这条走反的路子让两兄弟踩了不少坑,也经历了加盟商的生死洗礼。

总部与加盟商本应该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结果却遇到苦难各自飞。蜜雪冰城家常菜馆有自己的火锅,得以缓解了冲击,老板的命运和加盟商没有绑在一起。

现在已经成为加盟连锁基本操作的常识,但那个时代,张红超兄弟用了几年时间才摸索出来。

如今,蜜雪冰城早已打造出了完备的单店盈利模型和标准化的扩张流程。年单店销售额较年同期上涨约32.25%。开店加盟也形成了标准流程。

通过向门店供应原材料和建立员工持股的方式,蜜雪冰城也和加盟商初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重视加盟商的利益。

蜜雪冰城不信区域保护政策

蜜雪冰城的第三次危机依旧是关于加盟商的。

早期的蜜雪冰城并没有加盟的区域保护政策,谁干得好谁上,加盟商之间没有严格的距离约定。于是有了郑先生夺食耿小姐的闹剧。

郑先生是当时福建商会的钻石王老五。年,他发现蜜雪冰城生意很火,也决定投资加盟,还保证只要开店成功,还会发动认识的人一起开店,开个百十家没问题。

因为是大客户,总部史无前例地重视,公司所有精干力量全部都过去帮忙。果然,这家店异常成功,很快成了洛阳第一。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也纷纷开始加盟,在其他城市开店。

其中一个新店,就在耿姑娘的门店旁边不到七八十米远的地方。

耿姑娘是蜜雪冰城元老级加盟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总部也在担心郑先生的新店会抢了耿姑娘的生意。

但郑先生在酒局上一顿输出,一方面指责耿小姐没能力,另一方面劝说:

“肯定是开什么店利益大就鼓励开什么店,不能一味地只顾着老加盟商的个人感情,意气用事呀。”

总部就这样迷迷糊糊地默许了郑先生在这个位置开新店。再之后就是新加盟商蚕食老加盟商的剧本,耿姑娘的生意每况愈下。

好的加盟连锁应该有区域保护政策,在选址上防止门店之间相互分流。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就是以距离为约定,明确多少公里范围内不得有第二家加盟商,对加盟商资质和选址严格把关。

早期的蜜雪冰城加盟显然没有这么多规矩,导致这段经历让张红甫和耿姑娘都痛苦不堪,但生米已成熟饭,只能想着怎么样可以让生意做得更好。

就在耿姑娘和总部就在相互拉扯调解的过程中,发现隔壁的两元柠檬水店生意很好,于是向总部强烈推荐:“如果总部把这个产品做出来,我有信心卖得比两元柠檬水那家店好。”

张红甫也暗暗下定决心,在她这个门店上线柠檬水。很快,蜜雪冰城就把柠檬水配方调了出来,毫升一杯只卖3元,又是大卖。

从那以后,柠檬水成了蜜雪冰城公司的第二大爆品,销量仅次于冰淇淋。随着柠檬水的热销,耿姑娘的店由亏转盈,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也顺便解决了此前两者纷争的局面。

张红甫在日记里反思到:“那件事情也深深地给我上了一课,发展自己的客户,或者培养自己的员工,也像是种小树苗,不能总奢望着一下过来一棵粗粗的果树,种上去就是丰产期。要有耐心,要有真心,更要有抵得住诱惑的良心。”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隐忧的是,蜜雪冰城选址的决定因素是商圈、人流量,而不是明确的距离限制。

在郑州米的健康路上,开了4家蜜雪冰城。石家庄裕华区万达广场附近扎堆开了6家蜜雪冰城,同城的民族路商业街附近,也开了6家蜜雪冰城。

《万店盈利》一书中提到了加盟店的选址规律,一般来说,店面选址的时候会在以米、1.5千米和5千米为半径的画圆,圈内是该区域的主要考察对象。一般来说,一家餐厅的中心商圈顾客占55%~70%,次级商圈的顾客占15%~25%,边缘商圈的顾客一般只占5%~10%。

一家50平方米的小面馆,它的商圈覆盖半径有米就很不错了。而蜜雪冰城如此密集的门店设置,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符合要求的开店地址变得越来越少,可以预想到,在不远的未来,店面增量空间缩小,扩张将达到天花板。

的确,蜜雪冰城靠着万店规模,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和产品的性价比,也能形成品牌声量,但是如此密集的门店,在没有区域保护政策的情况下,门店之间会出现抢生意的恶性竞争。本应在门店势力庇护之下成长的加盟商,只能自负盈亏。

早期冲击高端失败后再无机会

我们都知道蜜雪冰城是茶饮领域的低端之王,但它其实也想过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年,蜜雪冰城加盟连锁已经做了三年了,公司发展不快,但也稳中前行。当时,蜜雪冰城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高端是行得通的,而且过得很滋润。

那年蜜雪冰城股东们集体到外地考察,在杭州发现了蜜果、果麦这两个品牌。其产品里面用到了不少鲜果,比如小青桔、柠檬、百香果,产品单价8到16元。回到郑州,发现本土品牌时时糖语,装修时尚精致,服务礼貌有素质,门口经常排队。他们估算了一下,这个店一个月能卖几十万。

恰逢此时,美国冰淇淋品牌DQ也进入了郑州,店面宽敞明亮,产品口味好,卖到了25元,购买的时髦男女络绎不绝。

而蜜雪冰城不仅廉价,门店也破破烂烂,全靠贴海报装修,多为夫妻经营,完全没有服务意识,店躲开在脏乱差的各种临时房。

郑州当时最时尚年轻的商场,曾想邀请蜜雪冰城去开店,但知道了其价格后又拒绝了,害怕拉低商场档次。

一番对比刺激之下,张红甫决定做一个高端品牌店出来。

他把高端店开在了富裕家庭孩子聚集的两所学校附近;找来设计师精装修店面;开业之前,张红甫甚至还亲自去DQ当卧底,学习怎么做到“倒杯不洒”。

原料只买市面上最好最贵的,能用冷链绝不用常温,能用鲜果决不用果酱,冰淇淋也不用以前的冰淇淋粉,而是用优质的奶浆,冰淇淋机也买贵的。

最终开业两年半,这家高端店一共赚了块钱。

于是,在喜茶和奈雪还没有诞生、奶茶行业发展的早期格局未定的时候,蜜雪冰城错过了一次宝贵的冲击高端的机会。回过头来看,错过这个时间比错过高端这件事本身,更为遗憾。

高端品牌要从市场定位、用户需求管理、体验、品牌文化、营销、IP等各个方面形成的,经营模式跟普通的餐饮企业完全不一样。这时候的张红甫只学到了高端的贵和表面的雕虫小计。

等7年后,蜜雪冰城再一次对高端做出了尝试。年,蜜雪冰城推出高端茶饮品牌M+,主打鲜泡茶与特调牛乳等饮品,价格最高上探到20元,可惜几乎无人问津。

《定位》一书中总结了心智五大规律,其中有一条是“心智难以改变”。

顾客对蜜雪冰城的低端心智也是难以改变的,当蜜雪冰城推出了高端品牌M+,一旦顾客知道M+来自于蜜雪冰城,内心可能会质疑这真的高端吗,会不会原材料依然低价?

做高端失败除了跟消费者的心智有关,还和创始人的心智、组织心智都有关系。

在张红超那个时代,电视里播放着《武林外传》,媒体都在问“你幸福吗?”

那时,百姓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活,郑州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8万,买一个20块钱的彩虹帽冰淇淋比现在买一个钟薛高还贵。出身贫寒的张红超很懂得手头拮据的滋味,他心中想的就是,让每个人吃上平价高质的产品。

他的暴力定价一个比一个低,3元的汉堡,1.5元的薯条,2.5元的扬州炒饭。低端基因就是这么形成的。

而奈雪创始人彭心,进入奶茶行业之前,已经做到上市IT公司的品牌经理,找投资人的时候,还机缘巧合地遇到了现在的老公赵林。

赵林在休闲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有自己的公司。所以奈雪的茶从出生开始就是资本、资源、人才都不缺的。

相应地,彭心对奈雪的定位就是,摆脱低端印象,让奶茶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她曾对媒体说,奈雪的茶要解决两件事:

“一是要让大家觉得,定位是时尚的,符合他的生活品位;二是产品品质要符合20岁到30岁时尚白领群体的要求,而不是只给小朋友喝的”。

早期时代背景和创始人的心智不同,让同一赛道的企业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路。

而当企业在低端或高端生态位定形后,相互跨越就变得愈发困难,尤其是从低端到高端。

蜜雪冰城用庞大的供应链、低价的产品和低端市场编织出了自己的价值网,在这个网内生存,就形成了企业的组织心智,但也限制了其转型与跨越。

扩张速度太快,供应链拉垮

蜜雪冰城的第五次危机源自扩张过快引发的供应链危机。

年,蜜雪冰城迎来了增长的爆发期,开店速度和经营规模大概是12年同期的3倍,那一年的营收也是自从冰淇淋连锁创业以来加起来的总和。

当很多设备和物料的使用量是前一年的三四倍时,供货商只能加班加点赶订单。但问题是,当时有很多订单的供应来自进口,而国外公司的做法很老旧,如果没有提前下订单,是不可能临时修改或增加订单的。

缺货最严重的时候,店面已经装修好,但是冰淇淋机、开水机、制冰机全部不到位。好不容易货品到了,设备又接二连三出故障。供货商和蜜雪冰城刚刚开始深度磨合,而国内设备的制造水平和国外也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在高峰期,不仅设备告急,所有的售后安装和维修人员也全部告急。

因为断货,张红甫的姐夫甚至跟他都要断亲了。

当时张红甫姐姐在武汉开了一家新店,天气炎热,急于开业,可是冰淇淋机、开水机却迟迟不到,于是就打电话诉苦。

当时,张红甫听到缺货投诉的电话已经神经过敏,很是烦躁。她还没说几句,张红甫就怼了回去: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算。缺货,要么等着,要么还是等着。

张红甫的姐夫知道后一怒之下说,张红甫从此以后我不认识你这个人,你姐不再是你姐,咱们的亲戚关系到此为止。

供应链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很明显,这一次危机的根源是供应链管理出了问题。它具体难在哪呢?

第一点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广泛分布于整个供应链内的。

首先是需求的不确定性。年的蜜雪冰城刚刚开始快速扩张,对机器、原材料的需求激增又难以预测。门店刚刚开业后,消费者的喜好、购买需求同样难以预测。

其次是生产的不确定性。供应商需要通过众多客户的采购计划安排生产任务。当蜜雪冰城的采购计划激增,供应商往往没法短时间预留出足够的生产资源和库存。再者,国内外供应商的差异,地域上的差异也都会造成不确定性。

最后是原材料的不确定性。果源、奶源、茶源的供给深受果农、奶农、茶农的影响。采摘速度、采购价格又会受季节、天气、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点是信息不透明。

“我想网购的货物还有库存吗?”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打开APP就可以看到宝贝的库存数量。

但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就不是这样了,当两者的信息很不透明时,我们就很难看清正在进行的事情的全貌。就像蜜雪冰城经历的这次危机,供应商能实时了解蜜雪冰城的库存情况吗?显然不能。

第三点是仓储物流局限,这种局限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是保鲜运输,就拿鲜果为例,其易腐坏、运输难且标准化程度不高,需要多地布局仓储和完备的冷链物流。

其次是端到端的配送,如何把采购的机器和原料准确送达到每一个加盟商也是一个难题。

最后是成本问题,瓶装水行业有“公理半径”的理论,意思是说在1-2元价格段内,离水源地公理范围内运输售卖是不亏的。同样茶饮行业也有类似的问题,去哪采摘果茶,奶运送多远能保证成本最低,需要仔细考量。

为了系统解决供应链管理难题,蜜雪冰城选择自建供应链。

现制茶饮的供应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食材产品研发、下游销售与运营和仓储物流四个部分。

在上游进行农产品直采,在国内柠檬主要产地四川安岳建立柠檬初加工生产基地。

蜜雪冰城所有的原材料,除了奶源和少量咖啡、茶叶,几乎都是自己生产的。蜜雪冰城的采购商只有菲仕兰等五家企业,主要购买的是植脂末,也就是奶精,但也有望实现自建。

至于中游,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是食材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支持。公司拥有13万平方米全自动化生产车间,亩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当于六座鸟巢体育馆。此外,在广西、重庆、河南、海南、安徽等地也筹建了新的生产基地。

下游销售与运营端,就是我们熟知的2.2万多个加盟店和47家直营店。

在仓储物流端,郑州宝岛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仓储,上岛智慧供应链有限公司提供仓储物流服务。蜜雪冰城拥有五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国22个省份设立了仓储物流基地。

当有了完备的供应链后,供应链难题也就系统性地解决了。

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同属一家公司,数据库可以相互打通,解决了信息不透明问题;在数据共享的加持下,从需求端到供给端不再存有信息差;同时,总部对物流调度和仓储布局的统一规划,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最优、效率最优。

在供应链方面,蜜雪冰城在茶饮领域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CEO自我膨胀,创始人出走

供应链危机不久后,蜜雪冰城出现了第六次危机。

年,蜜雪冰城已经有了自己logo、企业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