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术界,有一位以江南水乡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家,作品充满了水性、灵性!他把自己的情感,洒在了生他养他的江南。他的作品,彰显着他对江南水乡的倾情回报!
他有着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之称,在书法领域,也有属于他的一片天地!他的书法,自然率真,与他的绘画一样,富有生命的灵性。他就是老画家吴冠中先生。
吴冠中,年8月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小鸟天堂》《鲁迅的故乡》《美丑缘》等。
年6月25日,这位赤诚的老艺术家,以91岁的享年,告别了这个世界!他向往的“风筝不断线”,此时生命之线已经断了,但他的艺术之精神长青!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出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江苏宜兴,地处沪宁杭三角中心,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从这里,产生出了众多的艺术大家。
吴冠中把毕生的精力,倾注到美术事业的探索中。他的书画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
他的绘画,以“江南水乡”为创作题材内容较多。从他的绘画中,不难看出笔墨的清新,意境高远,用笔简洁,把江南的水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旨在神韵的表达,而忽略了形的真实,是一种大写意的笔触,有如刻画人物形象,重在眼神的神采,而忽视其它部位,这便是捕捉到了艺术的灵魂。
吴冠中先生的书法,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正宗”的,与传统书法的规则与技法,没有太多的关联。他是用美术的思想来创作书法的,因此,他的书法自然也就具备美术的“基因”了!
其实书法就属于美术范畴,绘画与书法的融合,是吴冠中的一贯主张。这幅《美丑缘》的书法作品,的确是在“美丑之间”,充满了辩证的美丑观。拙中有巧,憨态可掬,颇能耐人寻味。
鸭子是水的精灵。这幅《双鸭图》,各具情态,用墨浓淡相宜,配上几支柳条,赋予了鸭子的爱情元素,因为柳条,就是爱情的象征,也是离别的象征。从鸭子的行为表情来看,似乎要走向分离,表现出了心事重重,这便是艺术的表现力。
鸭子与柳条,和水都有不解之缘,这正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神韵,也是吴冠中艺术的表达方式,自然也反衬出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留恋之情!
吴冠中先生是一位农家子弟,宜兴的鹅山小学,是吴冠中先生的启蒙校园。在那里,他学习了五年,打下了一生学问的“童子功”。
从这幅书法作品中,先生的报国情怀,显而易见!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创业,创业的目标,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正所谓“思利济人”,思利固然是爱财,但这个财,在吴先生看来,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此幅作品,虽然属于现代派的创新,但绝非丑和怪,用笔是很工整的。“万紫千红”四字,恰似万物复苏,迸发生机,有一种动态感。
“千”“红”二字的横画的夸张笔法,仿佛春风吹拂,万物律动的感觉,是一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韵味,达到了绘画与书法的完美结合。
吴冠中的名号也是颇有艺术性的,正如他的书画,冠中的寓意,正好体现了他的艺术冠绝中华。吴姓也表现出江苏吴派的存在与实力。
弱冠之年,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中,开始以“荼”作为签名,本义指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有个成语叫“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表明了他对艺术的热烈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幅书法作品,写于从太行写生归来,太行山,石壁峥嵘,悬崖峭壁,而这幅作品,就表达出了这样的险峻。
艺术表现人性,书画巧妙结合,是吴冠中先生的艺术观!情洒何处,收获如此!江南水乡,给了先生的创作热情与灵感,因此,他的作品,有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他的笔名“荼”所表达的涵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