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外形笔直,色泽淡雅,有节而内里虚空、经霜不凋,表达文人委婉含蓄的情感或超然脱俗的情怀。

清明爆半笋,谷雨成半林。书画家李英建的竹子作品,透露给人外形笔直,不畏严寒,正直高洁、虚心谦逊、坚韧顽强的感受,因而竹子常被用作君子优秀品质的象征。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赞誉竹子,正是欣赏竹子所蕴含的优秀品质。

岑参《范公丛竹歌并序》中的竹:为君成阴将蔽日,进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是谦虚守节的写照。

鲍照的《中兴歌十首》之一: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愿君松柏心,采照无穷极。竹子一年四季常绿,不改颜色,一直保持本色,这是君子意志坚定、保持本色的优秀品质的象征。

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象征的是君子坚韧顽强的品格,意蕴深厚。

竹子是吉祥的象征,书画家李英建深知自古就有竹报平安、节节高升之说,竹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同时表现了一种高远的期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